價格由價值決定;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終回歸到價值上。價格圍繞價值這一主線,上下波動,時高時低,本為市場規律的常態。然而,個別企業惡意競爭的行為,嚴重違背市場規律,損害了行業整體利益。其中,又以國民經濟的“新寵”——環保產業 為典型。
近年來,環保產業的火熱加劇了社會資本的涌入,市場亂象滋生,中標現象浮現。無論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還是污水處理等,中標價格呈現斷崖式下降,不斷擊穿行業底線,擾亂市場秩序,產生了不利于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不良影響。
通過分析近年來“超”中標環保項目,中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企業不自律,不計后果大幅降價。 ,某些地方政府存在引導中標的嫌疑。第三,經濟新常態,行業競爭 加白熱化。
主觀因素也好,客觀原因也罷,可想而知,一旦“唯價格論”,項目中標于甚至遠遠低于成本價,企業為了獲取利潤,必然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等其他方面大肆降低成本,以犧牲產品及工程的質量來填補虧損,從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就正常的市場競爭而言,企業通過降價競爭優勢無可厚非,但這需要建立在企業本身具有 規模且兼具競爭優勢的基礎之上。健康適度的降價競爭中,優勝略汰,適者生存。沒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企業或被高門檻拒之門外,或被兼并收購銷聲匿跡,從而實現行業內部的凈化與凈化,積極作用明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邊際的競爭策略成風,部分中小企業迫于壓力,不得不降低環保要求,降低市場價格,大多數以 運營維護環境設施的環保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和創新環境技術的內生動力勢必被挫傷。 重要的是,環保爛尾工程及豆腐渣工程的隱患增加,并可能導致環保設施成為環境污染源。
競標似乎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因為地方政府的預期已經降低。未來,流域治理、地下管廊等事物還有可能出現高收費情況,而傳統的污水、垃圾處理等BOT項目已沒會溢價了。
上述說法雖然 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現狀,但多少有些悲觀。曾經被認為公開、公平、公正的中標逐漸腐蝕了環保產業追求品質、勇于創新行業土壤,但這“病”并非無藥可救。中國環保在線認為,針對環保產業惡性競爭的現狀,需要下猛藥:地方政府打破窠臼理性招標并加強監管力度;對環保項目進行追蹤監督,并加大懲罰力度;明確強制和建議信息公開清單等。
單機脈沖除塵器環保行業錢多項目少,但沒有真本事,執著于惡意競爭,這樣的企業活不長,就算勉強活下去,終究逃不過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命運。